脈理醫理學 29.1:把脈一個病人,一般的基準要把多久呢?
作者:陳建元
或問:把脈一個病人,一般的基準要把多久呢?
答:
仲景說:「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 九候曾無仿佛。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管窺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為難矣!」
【翻譯:很多醫師把脈,有一個大弊病,浮中沉的每部脈並沒有仔細的參詳,寸關尺的每部脈也沒有仔細的參詳,手指按下,也沒有等脈管跳動五十下以上的時間(主要的目的是要確定在五十下之中,有沒有停頓?即要測定看看有沒有兼夾〝澀脈〞的意思),只是短暫的用手指假裝按一下脈,蜻蜓點水一下,在什麼都還不知道的時候,就把手指拿起來,決診說這是什麼病什麼證候了〈註:即理法方藥不連貫而實際上有兩套的意思,一套只是表演給病人看說有把脈有診斷,其實暗地裏是固定的某病套某方,在病人還沒有來的時候,藥都已經固定開好了,只是問病人把西醫講怎樣的病名說出來後,就遵照西醫所言和指示,把收集來的秘方按病名套上去猜猜看,希望有一個比例可以打中而已〉,這樣浮中沉、寸關尺的3 × 3=9部脈位,好像不存在,只是當成裝飾品一樣。外候形貌,也不仔細的問清楚來比對脈診,這是所謂的〝以管窺天〞而已,用如此的方法要去明生死知道疾病的虛實,這是沒有辦法的。〈註:其中的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是一種古代脈法,後來是用更容易掌握的的寸口診來取代其功能,詳細的情況可以看這邊:傷寒論金匱要略第 14 條 中醫古脈法的源流與演變〉】
仲景取的是《內經》的概念,而在實務上,如果是弦脈、虛脈這些脈形為主的,下指可馬上得知,但仍是要等待脈跳10下以上,以確定是否兼夾有停頓的澀脈之類,在藥王脈學中,在實務上,因為每部脈的數率,大抵會一致(少部分情況會不一致),共有六部脈要把,每部脈又有五層要把,扣除掉有些層是空的,大抵一部脈的浮中沉尋按,會停留脈跳30下以上,六部的話是總共停留脈跳180下以上,如果遇到部分脈部的數率跟其他地方不一樣或有停頓等異樣,會再回頭仔細詳查,故總計會停留脈跳250~300下左右,即一般在2.5~4分鐘左右。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