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银饰】那摇晃着银光的梦,伴着丁零的脆响,自山中翩翩而至,美丽嬗变

据畲族谱牒记载,唐五代时期,有钟姓畲民迁入福安韩阳坂五十三都钟莆坑,其后裔又于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移迁今坂中畲族乡的大林村。明朝中叶以来,畲民开始大批迁居福安,也把制作和佩戴畲银的传统带了过来。在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盈盛号”产品陈列室,畲族传统凤冠、胸牌、九圈镯精美无比;而雕龙画凤、雍荣华贵的各式餐具、茶具等则充满了现代味儿。

“三千来去客,四万打银人”,这是明万历年间《福安县志》的记载。可见当时民间银器制作的繁盛。畲族人民崇尚银饰、银器,婚丧嫁娶等重大日子,以及节庆时,少不了畲银的出现。

畲银亦多次遭遇曲折,时盛时衰,但一线命脉始终不绝。2011年5月,畲族银器制作技艺入列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其命运开启了新的历程。随着现代化发展,那摇晃着银光的梦,伴着丁零的脆响,自山中翩翩而至,美丽嬗变。

畲族银器

畲族银器制作工艺是畲族民间独有的技艺,畲族银器制作过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畲族银器制作主要包括“操、凿、起、解、披”5大技法和“平雕、浮雕、圆雕、镂空雕”4种工艺,蕴含元代雕刻风格,形式上表现为造型奇巧独特、纹饰雕工细腻精美。

畲族银艺文化在工艺上追求纯朴、粗犷、神秘的色彩,并通过银料纯度和银坯厚度的控制,提升银料的延展性,从而提高银器的表现力,在银器表面光亮度处理和宝洁方面,采用畲族独门秘方工艺,使得银器保持天然色泽,起到防氧化、防腐蚀的作用。

福安的嫁娶风俗中更是少不了畲银的身影

嫁娶

婚俗

要买银器请找她

专业卖银小姑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