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脚就跟冰块似的,这种体验不少人都有,但有些腿脚冰凉可能是血管已经堵塞了,不及时治疗的话,严重时可能要截肢。下肢血管的堵塞主要有两种情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要做好血栓预防,
就要注意身体所传递的这些信号。
01
腿发麻
当人体血液中有血栓,四肢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在生活中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
02
走路跛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几百米,便会感觉腿酸,需要休息一会才可以缓解。
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下肢严重缺血,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不行走时也会下肢疼痛,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肢体破溃,伤口不能愈合,甚至组织坏死。
03
腿变粗
血栓在静脉中形成,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最容易辨识的就是突然单侧腿肿了,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
什么是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全称“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管腔部分或完全阻塞而导致的疾病,常发生于下肢,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者互相关联,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血栓可通俗理解为“血块”,是游走在血管内的幽灵,能堵塞大脑、心脏、肺等人体部位的血管通道,其形成后的结果常常是致命性的。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
高危人群有哪些?
所有导致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都会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1. 久病卧床、外伤、骨折或妊娠、分娩等情况下,患者长时间静养,导致血流缓慢、淤滞。
2. 长时间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或长时间静坐及下蹲,可能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 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产后等情况下,血小板数量和黏附性增加,易形成血栓。
4. 高龄和肥胖人群。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见表现
1.突然出现的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皮肤颜色发红。从肢体到心脏的血流量减少会增加对静脉的压力,使体液渗透到其他组织中,引起发热、发红等炎症表现,使腿部看起来发红。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冰冷,腿部发青或发白,腿部坏死。
2.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心悸是肺栓塞(PE)的常见症状,有时是唯一症状,就像刚运动完那样。
3.类似惊恐发作的表现。肺栓塞患者感到极度焦虑的现象并不少见,包括头晕目眩、濒死感等。
4.胸口剧痛。有些肺栓塞患者在咳嗽或深呼吸时,会感觉胸口突然袭来锐痛。这种感觉不同于心脏病发作时引起的胸痛,心绞痛是一种憋闷感,就像大象坐在胸口。
5.咳血。血栓会造成炎症和液体堆积在肺部,导致咳血。但肺炎、肺癌患者也会咳血,需加以鉴别。
生活中这样预防血栓
1.合理饮食
吃得不要太油腻,多吃低脂、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谷物麦片、豆类、果蔬等。
2.及时补充水分
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正常人每天应摄入量为2000毫升~2500毫升,若喝太少,体内废物代谢不出去,喝太多,会加重肾脏负担。
3.经常活动
避免久坐、久站,工作、学习间隙要有意识地“动起来”,每隔1小时就走一走,伸个懒腰、甩甩胳膊等。平常经常动动踝关节,如绷脚尖、翘脚趾等,促进血液回流。
4.戒烟
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远离二手烟。
5.鞋袜宽松
平时别穿太紧绷的衣服、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合理用药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7.定期体检
建议亲人中有血栓患者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编辑 / 孙超慧
资料 / 健康广东 健康湖北 东莞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原标题:《冬天总是腿脚冰凉?有这几个症状千万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