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甚至有人幻想过,在高档办公室工作,喝茶,开会,用电脑码字,汇报报表,轻松又不累还拿着高薪,下班还有时间约个朋友去做瑜伽,美美容。但是,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舒适工作都是上过大学的。
学识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决定人的一生。
当我们那样年轻的时候,太容易盯住一点蝇头小利,被一点利益蒙住双眼,以为生活会永远顺遂而青春永远不老,可是当你年逾三十,脸上的胶原蛋白都被雨打风吹去之时,跟身边甜美可人的小姑娘推销着同一款手机时,当你查出了脂肪肝,陪客户喝酒力不从心,而跟你同公司出来的年轻人端着酒杯侃侃而谈时,你又要怎么办呢?我曾经跟一位做记者的朋友聊天,她采访过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痛苦不堪而又无力摆脱的体力工作者,对生活的巨大惯性心有戚戚,我随口说了句,他们既然想要改变,为什么不能用业余时间去学点技能呢?
她用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眼神看我一眼:你以为他们都能跟我们一样朝九晚五带双休?上班就是坐在电脑前分析一下数据回回邮件做个PPT?让你上班站八个小时,看你下班后还有没有精力学习。
一纸大学文凭,不仅仅是敲开某个领域的敲门砖,它其实是人摆脱生活惯性的一个出口。
享受更多的资源,认识更多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摆脱之前那些碎片化的,短视的,甚至有些愚昧的观点。
有时候人生的岔口,就是从一个机会开始的,然后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
上了大学,只能摆脱困在这一种人生里,动弹不得
我有个朋友,赶上比较尴尬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刚过完45岁,妻子因在干活时候不小心把手搅面机搅没双手,失去劳动力,他却连一天假也不敢请,因为只要休一天假,就意味着全勤奖和补助都泡了汤,收入折半,而家里还有要上学的女儿,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年逾70的老母。
他可以跳到其他地方工作,但却无法摆脱司机的职业,从长途车换到公交车换到商务车,所能做的可只是在那狭小的缝隙里翻转挪腾。
那个男人,开了20多年车,在一线城市中,拿着四千出头的工资,每天除过八小时的正常工作之外,有紧急采访,也必须随叫随到。
他花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上初中的小女儿报了一个数学培训班,说,我一定要供她上大学,不为了给我争气,只是想她以后不必像我一样,只能困在这一种人生里,动弹不得。
因为我知道,一个连学习都嫌累的人,是很难咽下生活的苦。像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也说过
“大学毕业生个人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机会更多、更畅通。譬如华为,中国最好的公司之一,他们一般都是去大学招聘员工。显而易见,当你进入大学时,即使在大学成绩差,依然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因为大量的公司更愿意到名校去寻找人才。”
不要听信“读书无用论”,说谁谁谁不读书出去闯当了大老板这些误人子弟的话。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不太高是因为原来历史的原因导致的文化断层,而当时那会儿百废待兴,遍地商机,多数人思想都被禁锢,只要你有勇气,敢闯,情商不低,打点擦边球,干什么都能捞一票。而现在不同,你们这一代的国民文化素质一半都是大学生、社会阶层逐渐固化同时科技发展、市场发展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越来越高,这种神话将越来越少,你可以了解现在出名的80、90后企业家绝大多数的文化水平是多高,你们00后只会更高!别相信一直读书会把人读傻的宣传,读书把人读傻的比例远远没有没读过大学结果一辈子活在社会底层的多!上大学是个艺术活,中国的大学不同于国外,是严进宽出,平均压力比中高考小,你可以在高考结束后就开始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不至于让自己脱离。大学并不只是一个学校,还是个平台,大学毕业后的差异就在于对这个平台上资源的利用!大学毕业和初中毕业的最大的差别不是文凭,而是视野和人脉!
而那张文凭,那个机会,虽然许不了你飞黄腾达,却也至少在你想要摆脱某种苦难的时候,能赋予你一点点的能力和资格,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给你更多的机会去选择,见识更大的世界。
一如我很喜欢的那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受教育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
别让生活把你困在二十几岁。
看不清脚下的时候,不妨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向远处去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