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PACIFIC-2 治疗情况一览(来自 ELCC2024)
女性、年轻人群可能为 PFS 获益人群
与 PBO 相比,D 组患者 PFS 呈现改善趋势,中位 PFS 分别为 13.8 个月和 9.4 个月,但无统计学意义(HR = 0.85;95%CI:0.65–1.12;P = 0.247);在 OS 方面,两组仍然没有显著差异(HR = 1.03;95%CI:0.78–1.39;P = 0.823);中位 OS 分别为 36.4 个月和 29.5 个月。
在 ORR 方面,两组 ORR 无差异,D 组为 60.7%(95%CI:53.9,67.2), PBO 组为 60.6%(95%CI:50.7,69.8;P = 0.976),提示同步放化疗的同时联合免疫治疗并未带来治疗反应率的显著提升。
图 2.ITT 的疗效数据(来自 ELCC2024)
从亚组分析森林图来看,女性、<65 岁人群、欧洲人群以及计划靶区体积 450 cm3 的人群可能有 PFS 获益的趋势,女性、欧洲人群有 OS 获益的趋势。
表 2.ITT 的 PFS 亚组分析(来自 ELCC2024)
表 3.ITT 的 OS 亚组分析(来自 ELCC2024)
整体不良反应可控,早期不良反应需警惕
在两个治疗组中,严重不良事件、致死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53.4% vs. 59.3%;13.7 vs. 10.2%);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5.6% 和 12.0%。前 4 个月内,D 组和 PBO 组停药的比例分别为 14.2% vs. 5.6%,提示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的早期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较大。其中,前 4 个月内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主要为感染(2.7%)或肺部不良反应(3.2%)。D 组(28.8%)和 PBO 组(28.7%)的肺炎或放射性肺炎合并发生率相似;两组最常见不良反应均为贫血(42.0% vs. 38.0%);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相似(27.4% vs. 25.9%)。
表 4.不良事件汇总(来自 ELCC2024)
表 5.基于时间点的不良事件汇总(来自 ELCC2024)
研究失败的可能原因及后续研究方向
PACIFIC-2 研究的失败提示:目前不可切除 III 期 NSCLC 患者的标准治疗仍为同步放化疗序贯免疫巩固。根据亚组分析可以看到,年轻、女性、欧洲人群以及计划靶区体积 450 cm3的人群可能从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中实现 PFS 获益,但入组患者中超过 40%患者为>65 岁的老年患者,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的中止。同时,与 PACIFIC 研究一样,该研究未排除 EGFR 突变人群,EGFR 阳性人群接受免疫治疗效果欠佳,试验组有 45.7%患者未接受 EGFR 检测,其中可能有大量潜在的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接受了免疫联合同步放化疗及免疫巩固治疗,这也可能为导致试验失败的因素之一。
小 结
在 PACIFIC-2 研究中,与单独 CRT 相比,度伐利尤单抗联合 CRT 的同步治疗并未显著改善患者 ORR 及 PFS。总体而言,尽管度伐利尤单抗的加入并未带来更多的安全性问题,且大多数不良事件发生在最初的 4 个月内,但对于不可切除 III 期 NSCLC 患者的免疫治疗是否需要与放化疗同步联合,未来仍应进行进一步探索。
邬麟教授点评
研究设计层面,PACIFIC 2 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便进行了随机化,分别接受 IO 联合同步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进入维持治疗;而 PACIFIC 研究中,所有患者统一进行同步放化疗后无进展并可耐受免疫维持治疗的患者再进行随机化分组,实际上对患者的体力状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研究设计可能会带来治疗方案的不同和生存结局的差异。
研究设计层面,PACIFIC 2 研究在研究开始时便进行了随机化,分别接受 IO 联合同步放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的患者进入维持治疗;而 PACIFIC 研究中,所有患者统一进行同步放化疗后无进展并可耐受免疫维持治疗的患者再进行随机化分组,实际上对患者的体力状态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研究设计可能会带来治疗方案的不同和生存结局的差异。
从试验结果层面来看,PACIFIC 研究中,免疫维持组的中位 PFS 为 16.8 个月(95% CI, 13.0~18.1),中位 OS 为 47.5 个月,5 年 OS 率为 42.9%,明显高于 PACIFIC 2 研究中试验组相关数据,这一差异也提示两个临床试验入组人群有较大差异。
从试验结果层面来看,PACIFIC 研究中,免疫维持组的中位 PFS 为 16.8 个月(95% CI, 13.0~18.1),中位 OS 为 47.5 个月,5 年 OS 率为 42.9%,明显高于 PACIFIC 2 研究中试验组相关数据,这一差异也提示两个临床试验入组人群有较大差异。
PACIFIC 2 研究未能复现 PACIFIC 研究的阳性结果,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应思考免疫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是否为最佳的同步治疗选择,未来或可尝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新型放疗技术与免疫治疗进行同步治疗或联合治疗,或是确定适宜联合的放疗剂量及周期数。
PACIFIC 2 研究未能复现 PACIFIC 研究的阳性结果,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应思考免疫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是否为最佳的同步治疗选择,未来或可尝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新型放疗技术与免疫治疗进行同步治疗或联合治疗,或是确定适宜联合的放疗剂量及周期数。
专家简介
邬麟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胸部内二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常务理事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原发灶不明及多原发癌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促会肿瘤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副主委
●CSCO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老年肿瘤专委会常委
●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肿瘤防治分会理事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湖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副会长
●湖南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参考文献
[1] Antonia SJ, Villegas A, Daniel D, et al. Durvalumab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in Stage 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377(20):1919-1929. doi:10.1056/NEJMoa1709937.
[2]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9 (suppl_3): 1-12. 10.1016/esmoop/esmoop102573.
审校:邬麟教授
作者:肺常治愈;编辑:Bree
题图:图虫创意
投稿:sunjiamei@dxy.c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