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人陈抟老祖:辟谷养生活了118岁,与赵匡胤对弈嬴华山

陈抟因为睡功了得,还被人称为"华山高卧"。《宋史·陈抟传》记述他"常百余日不起。"周世宗曾把他关在房中考察他的睡功。但一个月之后,陈抟竟然仍在熟睡之中。陈抟的睡功已经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几年不生火做饭,只是酣睡。有一次,一个樵夫发现山中有一具“尸骸”,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寸多的尘土,扒开土一看竟是个活人。陈抟被惊扰了美梦,睁开眼睛说:"正睡得快活,何人吵醒我。”

二、四辞朝命,屡献佳策

陈抟虽然是名副其实的隐士,但由于道法高深,在五代和宋初一直名声很大,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倾慕他的才华,想请他出山做官。不过出仕并非陈抟的追求,他先后拒绝了唐明宗、周世宗、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的致仕邀请,一心隐居修炼道法,有“四辞朝命”的说法。

陈抟虽然不屑于做官,但他并非不参与政事,传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世人谓其:不徒为高隐,而实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才大略,真人中之龙耶。

此外,陈抟一生著作等身,易类有《先天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养生炼丹类有:《指玄篇》、《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有诗词600余首。

三、慧眼识太祖,对弈嬴华山

陈抟还与宋太祖赵匡胤有很深的渊源。五代后唐年间,契丹侵犯中原,百姓流离失所,陈抟在逃难饥民中发现一妇人,挑着两个竹筐,筐内各坐着一个男孩,陈抟便上前拱手道贺说:"夫人好福气!"夫人惊疑地说:"我们母子三人逃难至此,衣食无着,性命难保,哪有什么福气?"陈抟却对过路的人群吟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说完转身而去。筐中坐的两个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

数年之后,赵匡胤长大成人,因为在家乡打死人,潜逃到了陈抟修炼的华山附近(陈抟先是武当上隐居20年,后迁至华山修炼),正在饥渴难耐之时,一位老人舍与他半筐桃子。赵匡胤吃完后,摸遍全身也没找出一文钱付桃子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典故就由此而来。老人并没有为难赵匡胤,而是鼓励赵匡胤招兵买马,投军图强,因为他看出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身上的帝王之气。

后来赵匡胤又想起华山上的那个舍桃老人,特地上山拜访。陈抟善望气相,知道赵匡胤日后必成天子,便“下套”以华山为注与赵匡胤对弈。赵匡胤本来就喜欢下棋,而且华山本来就不是他的,输了也没有什么实质损失,所以就答应了。结果是赵匡胤连输三局,输了华山,就找来笔墨纸砚,立约为据。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登基为帝,华山居民以赵匡胤早年手书为证,拒不纳税,赵匡胤也就遵守当年契约,下旨华山免税,这就是华山不缴税的由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