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简介
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形成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以下2大部分:
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
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根据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然而实际上,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
CnOpenData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6版与2012版,归结整理了两个版本的各地区方言信息表及一个各地区少数民族方言信息表,除了省市县、方言细分级别,还增加识别了区县经纬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
二、时间区间
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版本,区分为1986版与2012版
三、字段展示
各地区方言信息表-1986版各地区方言信息表-2012版各地区少数民族方言信息表-1986版省份省份省份市级市级市级区县区县区县区县经度区县经度区县经度区县纬度区县纬度区县纬度方言大类乡镇街道方言大类分片区方言大类分片区分小片区分片区分小片区分小片区小片区细分一级小片区细分二级
四、样本数据
各地区方言信息表-1986版
省份市级区县区县经度区县纬度方言大类分片区分小片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123.426641.7952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123.465541.8023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123.476441.8114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123.431641.826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123.383441.809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123.350441.6713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123.45641.7209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123.590841.9199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123.314641.7997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122.772441.5231东北官话吉沈片通溪小片
各地区方言信息表-2012版
省份市级区县区县经度区县纬度乡镇街道方言大类分片区分小片区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5.87604539.336608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5.85263739.364701军城街道办事处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6.04093439.265088北城街道办事处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6.04093439.265088和平街道办事处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6.13732139.179467张六庄乡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5.99496139.250206新城镇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5.99819939.330388方官镇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5.95811839.270297梁家营乡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6.0574639.187481泗庄镇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116.04979639.329777肖官营乡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
各地区少数民族方言信息表-1986版
区县区县经度区县纬度方言大类分片区分小片区小片区细分一级小片区细分二级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01.868522.5917藏缅语族哈尼语景东彝族自治县100.838524.4519壮侗语族傣语支傣语景东彝族自治县100.838524.4519藏缅语族彝语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100.709523.5032壮侗语族傣语支傣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99.938622.5618藏缅语族拉祜语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99.59122.3353壮侗语族傣语支傣语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01.115624.0103壮侗语族傣语支傣语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101.115624.0103壮侗语族傣语支傣语罗平县104.315524.8905苗瑶语族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马龙县103.585425.434苗瑶语族苗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
相关文献
戴亦一、肖金利、潘越:《“乡音”能否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经济研究》,2016,51(12)。
丁从明、吉振霖、雷雨、梁甄桥:《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基于城市圈的视角》,《经济研究》,2016,53(11)。
潘越、肖金利、戴亦一:《文化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金融研究》,2017,(10)。
林建浩、赵子乐:《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经济研究》,2017,52(09)。
刘毓芸、徐现祥、肖泽凯:《劳动力跨方言流动的倒U型模式》,《经济研究》,2015,50(10)。
刘毓芸、戴天仕、徐现祥:《汉语方言、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经济学(季刊)》,2017,16(04)。
五、数据更新频率
不定期更新(CnOpenData 中国各地区方言信息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