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跟四川人真的无法沟通?!

@法山叔 :四川人和东北人对话产生的效果就是,你说话我想笑,我说话你也想笑,我这来句川普,你那儿来句哎呀妈呀,两地方言都极有喜感,完全产生不出暧昧的空气。

@拉风小卖部 :一个东北人和四川人喝酒的故事:"哥们儿,整一个,走你!""来,干老,干老!"

东北人+四川人“瞅啥呢!瓜娃子!”

@MeghanMo:四川人和东北人夫妇在家不小心对了对联——现在而今眼目下,沙愣麻溜利索的。

@HelloDaH:我一直怀疑幽默感是不是有地域差异 。我最近的视频美妆(搞笑)博主,几乎全是东北人和四川人。听他们聊美妆(讲评书),我真的好爱看,比娱乐节目还有趣。

@-九罭- :大一大二认识的基友以四川人为主,所以那段时间聊天发语音一直大盆地味儿。大三大四认识的基友以东北人和陕西人为主,且后来一直保持联系,所以一直到现在——我的语音聊天在山东普通话与东北大碴子太原普之间漂移。感觉,貌似因为语气问题(杂糅以后抑扬顿挫妙不可言)得罪了不少人。我是不是应该找个北京的朋友聊聊天洗洗发音,维系一下朋友圈友谊。

@企鹅船长在北极:我终于知道四川人和东北人互相传口音会是什么结果了,打个车,成都师傅的夫人是吉林人,现在师傅一口东北口音四川词汇的聚乙烯普通话,据说夫人是四川口音东北词汇的玉米淀粉聚合物话……

渊源不同,感染力却很相似

东北话:东北官话分布在除辽东半岛以外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河北省东北部,使用人口约1.2亿,很接近普通话,比如长春话和哈尔滨话(北京话与普通话之间则有相当明显的区别:过多的儿化音、北京话特有的方言词等等;辽宁话有较大的的变音)。外地人印象中的东北话其实往往是东北南部一些地区的“东北话”,有较重的东北味道。

虽说使用人口1.2亿,但是就一个寝室开学一个东北人,毕业四个东北人这样的情况看来,绝对不止1.2亿吧……

四川话:又称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官话。现今四川话形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运动时期,是由明之前流行于四川地区的蜀语和来自湖广、广东、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渐演变融合而形成的。 由于四川话内部互通度较高,各方言区交流并无障碍,因而四川话本身并没有标准音。

大部分人听过的四川话都来源于川普和网红语言,比如叠字骂人的“瓜兮兮”“莽戳戳”“吃铲铲”“盖gái盖gái盖gāi儿”。

要论起感染力,我个人认为东北话第一,四川话第二。毕竟东北话的感染力太强大,音韵系统也跟普通话更接近,被拐出来的东北话就真的就很像东北话的样子啊!而四川话却自带一些独特的发音方式,自以为被拐过去了,其实在四川人耳朵里听起来根本就是四不像。

方言不同并不阻碍交流

东北人和四川人虽然性格南辕北辙,但是有一点相同,不计较,骨子里都有股敞亮劲儿。这类人特别混得开,走到哪都能打成一片。外出旅行的时候,火车上如果有四川人或东北人,最先打开话匣子的保准是这两个地方的人。只要咳嗽一声或嘀咕一声大概就知道了。

方言不同并不阻碍交流。我特爱跟东北人和四川人打交道,不管是听“你这搁哪儿整的啊 ”还是“我日你仙人板板噢”,都是直来直去没那么多心眼子的说法,聊起天来特别愉快,连骂人都是好听的!

所以有互怼群吗,求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